隐私协议未阅读的坑

据新华社消息,当首次下载运用 App 时,点击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已成常见操作。这些协议常常多达上万甚至好几万字,篇幅犹如一篇论文。相关调研表明,7层以上的用户在安装 App 时 “极少或者从未” 阅读过隐私协议。部分 App 趁机 “设套”,消费者稍不留意就可能落入不同意协议内容就无法使用、遭 “偷梁换柱”、被 “先斩后奏”、一次同意就永远同意、个人信息被转送给第三方等五种陷阱之中。您是否阅读过 App 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这里面又或许隐藏着怎样的 “坑”?

pexels-cottonbro-5474292.jpg

将近八成用户安装 App 时极少或从未阅读隐私协议,极易掉入这 5 个 “大坑”:不同意就无法使用

第一个 “坑”:不同意就无法使用。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除非处理个人信息属于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情形。

第二个 “坑”:偷梁换柱。今年 3 月,“oTMS 到哪了” App 在首次运行时没有通过弹窗等显著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或者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涉嫌隐私不合规,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予以通报。

第三个 “坑”:先斩后奏。今年以来,“云联健康”“寻迹旅行” 等众多 App 在获取用户同意之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从而被逐个通报。

第四个 “坑”:一次同意,永远同意。部分 App 会依据需求修订隐私协议,然而用户无法及时了解内容是否有更新。例如,一款美妆 App 在用户协议中指出,公司有权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制定、修改本协议及 / 或各类规则,并在 App 平台进行公示,不再另行单独通知用户。消费者使用平台服务,即意味着接受修订后的协议和规则。

第五个 “坑”:个人信息转送给第三方。一款购物 App 的用户协议宣称,对于消费者的视频、照片、文字等,“(平台)均拥有永久的、无期限及地域限制的、完全免费的使用权”,并且 “有权将其许可给任何第三方使用”“实际行使时无需另行征得您的同意”。


标签 : 避坑指南